玩具对于孩子的好处应该是很多的。孩子并不是一天长大的,他身心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。玩具可以被孩子自由地摆弄、操纵和运用,这既符合孩子的心理,又可以满足他们活动的需要,提高活动的积极性。一些普通的玩具可以起到大作用,一个小小的洋娃娃,孩子可以带它做多种活动,各年龄的孩子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,用娃娃做游戏,可以由简单到复杂,变化多端,因此久玩不厌。
玩玩具的直观形象性和仿照生活的真实性,可以引起孩子无限的联想。比如,医疗玩具,可以让孩子联想到医院和医生,促使孩子开展创造性的角色游戏;挖沙劳动工具之类的玩具,可以引起孩子进行植树、挖河、建筑等模拟劳动。有些玩具是专门用于进行思维训练的,如各种棋类、各种智力玩具等,可提高孩子分析、综合、比较、判断、推理等能力,培养思维深度、灵活性和敏捷性。
孩子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维、想象等活动,并且通过手或身体的其他活动表现出来。如玩积木玩具时,孩子要构思,要设想,要为实现既定的目的而选择材料;动手组装时,既要动手,又要动脑。如此一来,不仅训练了孩子的思维,还训练了孩子动手能力。
2岁多的孩子就会玩积木了。现在不仅有木质的积木,还有塑块、塑片、胶粒等积木。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用这些积木进行各种构造活动,比如,用积木搭建房屋、公园,用积塑片插接家具等。在玩的过程中,爸爸妈妈要引导孩子在搭建之前进行构思,让孩子说出要搭建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。在搭建的过程中,如果孩子没有按原先的想法去搭,爸爸妈妈也可以问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。搭建好了以后,还可以让孩子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自己建构物体的过程和方法。整个过程中,孩子不仅在动手还在动脑,可同时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玩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。有很多玩具是要求孩子共同使用的,比如,打电话的玩具,要有通话的双方,甚至还要有接线员。两个甚至多个孩子一起玩打电话的玩具时,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学习生活经验,还可以练习和同伴合作。 玩具可以教会孩子一些生活常识。有一些道理对于不到3岁的孩子来说太深了,不太容易懂。爸爸妈妈可以借助玩具慢慢地教给孩子,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生活常识。